老师,求你别再让我的孩子读《弟子规》了!
2017/9/21 Thursday
昨天,课长正在一个朗读群开心地听孩子们的朗朗书声,冷不丁一个家长发上来一篇一年级孩子读《弟子规》的诵读音频。随即,好几位家长跳出来说:
“你们学校也要读《弟子规》啊?我们学校也要读。”
“嗯,语文老师还会讲解,每天的早读时间就读这个,还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孩子背出来,要检查的……”
接下来群里炸了锅!来自四五所杭州市区的学校家长纷纷发言说老师要求背《弟子规》的!
课长这才发现:杭州地区各所小学里要求孩子读背《弟子规》的竟然并不是个别现象,包括多所知名公办、民办小学……还有把《弟子规》背诵要求写在家校联系簿上的。
而且,被要求背《弟子规》的基本上都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!
有家长问了:怎么了?有什么问题吗?《弟子规》不是挺好吗?
还真的有问题!!
给一年级的诵读材料,古今中外那么多浩如烟海的经典启蒙读物,为什么那么多学校和老师偏偏选了《弟子规》??
《弟子规》究竟是一本么样的读物?今天课长就来为你扒一扒它的前世今生。
度娘里随手一搜,就会发现:无数学校和企业单位在组织《弟子规》的诵读活动:
这本一千多字的读本被当今很多人奉为“传统蒙学经典”!
它真的是“蒙学经典”吗?我们先来看看书的作者:
据百度百科介绍,李毓秀——清代著名学者、教育家。但李毓秀真的如百度百科中所说的是清代著名学者吗?
事实上,他是清初的一名秀才,参加科举考试,也就是当时的公务员考试,考了20年都没有通过,于是这位老先生就不考了,回家办学校,辅导别人考公务员,这位老先生胆子够大的!
>>>《弟子规》是怎么写出来的?写给谁读的?
李毓秀教学的过程当中,开始自编讲义教材,就搞出了这么个课本——起初叫《训蒙文》,后来经过另一个秀才贾存仁修订,改名《弟子规》。其内容采用《论语》“学而篇”第六条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”的文义编撰而成。全文分为七个部分:即孝、悌、谨、信、爱众、亲仁、学文,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,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,列述弟子在家、出外、待人、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。其实把它称作《李氏培训学校学生守则》也是可以的。
据学者考证,李毓秀生前,《弟子规》并没有正式出版,也没有广为流传,而是在作者死后100多年后再被人注意到,《弟子规》的出版其实是在鸦片战争之后,是近代的事。
李毓秀死后,满清政府突然发现了这个:这东西好啊!教人乖、教人听话、教人服从。你看,第一句“弟子规 , 圣人训”——这是圣人的训示啊!秦汉之后,虽然“圣人”职称早就不再授予了,但是“古圣先贤”的话,句句是真理;最后一句“圣与贤,可驯致”——“圣贤”古代读书人最高理想,《弟子规》说,圣贤不是教化出来的,而是“驯化”出来的!
满洲人本来就为如何以几十万人统治亿万汉族人头疼不已,不料人家自己把教鞭送到手里了。
根据相关文献记载,《弟子规》在最初的使用环境是祠堂、茶馆、书馆,使用对象是干完农活的成年人。原先那些成年农民不识字也看不懂政府的法令,经常干些违法的事,学了弟子规之后,能读一些法令了,不违法了。所以不管是从《弟子规》的出现年代来看,还是《弟子规》最初的用途来看,根本不存在:“古代出现了那么多贤人君子,写下那么多唐诗宋词,都是因为从小读《弟子规》。”李白、杜甫没有读过,甚 34 34764 34 11865 0 0 6848 0 0:00:05 0:00:01 0:00:04 6846连清代的知识阶层也不读它。
《弟子规》的适用范围是当时的社会底层;更不是专门写给儿童作为经典阅读启蒙的。
>>>《弟子规》在当代是怎么红起来的?
南开大学中文系黄晓丹副教授在中国期刊网上以“弟子规”和“三字经”分别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后发现,从1956-2000年之间几乎没有人提到弟子规,2004年之后就飞速上涨,它在文献数据库中的检出率对应着它在社会上的知名度,在最近十年里,远远超出《三字经》和《论语》。
《弟子规》的突然走红要追溯到台湾地区。1991年,儒家经典正式从台湾的教育制度中失去独尊的地位。因为政府减少提供儒家教育,民间就涌起力量弥补这一真空——有人开始在家自己教读经了,王财贵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。为了“便利、普及、实效、实证”的目的,其多次修订读经的书目,到最后读得最多的就是《弟子规》。而同时台湾各种宗教团体也希望借着读经来扩大自己的声誉,这些宗教团体捐印得最多的就是通俗易懂、篇幅简短、的《弟子规》。(对啊!小编突然想起来家里莫名其妙多出一本《弟子规》就是老太太不知道啥时候从寺庙里拿回来的。)
但《弟子规》在大陆的流行,更要归功于净空法师。2004年,净空的“庐江文化教育中心”在江西庐江汤池奠基,2006年开始对外招生。到2008年解散之间,总共耗资2亿。汤池实验号称仅仅读弟子规就可以使犯罪率降低、离婚率降低、外出打工的人回归乡土、婆媳不吵架以及夜不闭户。这个理想也吸引了大量寻求心灵寄托的现代人,在06-08年之间,大量的白领辞去工作从北上广奔赴汤池。
所以,《弟子规》并不是“儿童传统文化教育”的基本材料。
👆孩子们做的手抄报
>>>《弟子规》在学者眼里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?
文学博士,著名中国古代文化学者鲍鹏山认为,现在学校教育里泛滥的《三字经》、《弟子规》这两本书历史上不是儒家经典,现在也不应该作为国学教材。在鲍鹏山看来,它们甚至要为当下国学名声的不振负责。不是什么人拿本书来就能做教育的,“做教育一定要做得很专业:既要懂教育,又要懂文化,还得有一个基本的良知。”
而教育家学者易中天更是在他的讲座中指出《弟子规》不适合作为儿童读物。有一次一听众问易中天:难道《弟子规》没有好的、值得发扬的部分吗?易中天答道:你去检测一下三鹿奶粉,它大部分还是牛奶,但你会给孩子喝吗?
有人要说了,弟子规第一句话就是“弟子规,圣人训”,里面的内容都是依据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,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规范啊。你推崇论语,为什么反对《弟子规》呢?
北京语文名师汪习甄(东皮先生)就《论语》和《弟子规》的内容和思想做了对比,汪老师曾执教外经济贸易大学附中高中语文近十年。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教师进修学院中国文化主讲师(个人微信公众号:东皮先生的汉宣书房)。
汪老师说:
中国人本来讲“忠孝”,可是满洲人不敢讲啊。你要讲“忠”,那么它的治下都是前明遗民,“忠”起来是要反清复明才对,况且“我大清”靠着一堆汉奸起家,从范文程、宁完我到洪承畴、吴三桂,众奸盈朝,数典忘祖。这个“忠”字是挖掘机出身,大挖自己的墙角,是万万讲不得。
只有讲“孝”。
但这个“孝”也很麻烦。正统儒家讲“孝”,是有原则、有底线、有方法的。比如我以前讲过的故事,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挨了父亲的打,不躲不避,被孔子责为“不孝”,而《弟子规》却说:“亲爱我,孝何难,亲憎我,孝方贤。亲有过,谏使更,怡吾色,柔吾声。谏不入,悦复谏,号泣随,挞无怨”——不管父母爱我还是恨我,骂我还是打我,都必须恭恭敬敬接受。
“我大清”乐坏了,当时的朝廷的统治有一条诀窍叫做“移孝为忠”,家国同构,君父臣子,所有臣民都得把满清主子当亲爹供着,而满洲人把中国人当奴隶使着——汉人不入“包衣籍”,连做奴才的资格都没有。所以它当然要大力推广《弟子规》,这绝不是为了弘扬儒学。
《论语》原文当中,关于“孝”这个话题,孔子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讲法,大抵是要求在不同的条件下,敬爱奉养,以礼侍奉——注意孔子说的“生,事之以礼;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”,“礼”是规则,不是无条件服从。
而《弟子规》号称脱胎于《论语》,却只一味强调“恭顺”,无原则服从——“父母责,须顺承”。一个“顺”字,满足了当时所有统治者的意淫。
真正的古儒是鲜活灵动的,要弟子们有思想: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,但是孔子却很遗憾:“回也非助我也,于吾言无所不悦”——颜回总是唯唯诺诺,孔子说什么都鼓掌叫好,从来不提不同意见;谁说孔门弟子是循规蹈矩的书呆子?孔老师特别希望门人弟子“当仁不让于师”……
但《弟子规》培养出来的是残次品,它要求“话说多,不如少”,而且进一步规定“对尊长,勿见能”——面对比自己年长或者地位高的人,不许显示自己的才华。
《论语》是极力鼓励年轻人超过前人的,“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?”;要求学生举一反三,独立思考,如果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”……但《弟子规》却说“事虽小,勿擅为,苟擅为,子道亏”。满清作为独裁家里的极品奇葩,看见《弟子规》主动对人的思想活力处以宫刑,自然欢欣鼓舞,大力推行了——
不管多少人说《弟子规》如何伟大,如何教人做好人,不排除里面是有好东西,但是它发心不正。我们教育孩子,是鼓励他们发现、认知、辨析、尝试、探索,并且有足够的宽容允许他们犯错——注意是“犯错”而不是“作恶”。
《弟子规》七个小节,用了多达43处“勿”字训人,一条条绳索捆上来,以“乖顺”为圭臬,“不许”为核心。学了它,倒是可以如愿以偿收获一个“少年老成”的书呆子。
>>>一线的中小学语文老师又是怎样看待《弟子规》的呢?
致力于文言文启蒙阅读教学研究的资深一线语文教师言芳老师说,她知道杭州不少学校在让孩子背读《弟子规》,但她的语文教学中,从来不会涉及《弟子规》,从目前的包括中高考在内的语文考试来看,也不会考《弟子规》。
“规”于行为,囿于思想,把“立规矩”当作教育,有可能使事情陷入本末倒置中。
童年是蓬勃生长的阶段,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纯美的原生态世界,具有谜一样的潜能和无数的发展可能,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发这种潜能,让孩子有各种发展的可能。
《弟子规》中各种“规”,让孩子在繁多的规范中更多地学到的是规矩,受到的是束缚,不敢自由自在地表达和张扬自己的内心。
童年的首要任务不是“学规矩”,而是发展自由意志,这要求家庭生活必须减少不必要的约束。英国教育家A.S.尼尔认为:“严酷的家庭法则就是对健全心智的阉割,甚至是对生命本身的阉割。一个屈从的孩子不会长成一个真正的人。”
从教育策略上来讲,哲学家弗洛姆说过,“教育的对立面是控制”,现实中却有太多的人把控制当作教育。其实用“规”来控制的只是一个行为的表象, 只有通过向孩子呈现规则,并且让孩子体会到规则之美并心悦诚服地接受,这才是植根于思想的真教育。否则,很容易把孩子训练成无关紧要的礼仪和规矩的奴隶,却限制了本应有的智慧的发展。
>>>不读《弟子规》那还可以读什么?
每个孩子的时间都非常宝贵,各种兴趣班、刷题把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压榨得所剩无几,所以我们一直提倡:时间有限,只读经典。然而,就是这么一点有限的时间还被一些不入流的读物所侵占,是不是太得不偿失了?所以,别再把时间耗费在争论孩子要不要读《弟子规》这件事上了。有这个时间,不如帮孩子好好选几本真正适合的启蒙读物,陪孩子一起诵读、阅读吧。
还有,老师,求你别再让我的孩子读《弟子规》了,好吗?
东皮先生言芳老师联合推荐适合小学生的中国文化启蒙读物:
(因为古诗文、文言文类别的书版本涉及较多不再标注版本,读者可关注中华书局、浙江古籍出版社等比较靠谱的文言文书籍出版方的版本)
小学丨一二年级
《千家诗》
《笠翁对韵》
《声律启蒙》
《山海经故事》
《中国神话故事》
小学丨三四年级
《龙文鞭影》
《史记故事》
《唐诗三百首》
《中华对联故事》
小学丨五六年级
《论语》
《世说新语》
《搜神记》
唐传奇故事
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原版
初中
明清小品
(如《幽梦影》《夜航船》《小窗幽记》《浮生六记》《菜根谭》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等)
《论语》
《诗经》
《古文观止》
《唐诗鉴赏辞典》
《宋词鉴赏辞典》
《史记》原版
《战国策》原版
(阅读能力好的可以读《金圣叹评十才子书》)
主编:田妈,责任编辑:小石头
版权声明:文章 |快微课采访编辑。转载开白请留言。
东皮先生执教的“给孩子的100堂《论语》课”正在火热报名中,详情请戳👇👇👇
长按二维
试听《论语》学而篇
↑ ↑ ↑
长按二维码听东皮先生的《论语 .学而篇》